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自動輪播廣告(右)橫式1欄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2欄

井-狀如畚箕之「畚箕井」,置轆轤引汲之「轆轤井」

畚箕井

田中鑿井不須深,上下循階水舀臨;

狀若畚箕玄石砌,依然有用值歌吟。

<陳鼎盛>

橢圓井似畚箕深,砌以玄岩梯級臨;

出入側身輕步履,田園沾溉喜聲吟。

<陳國彥>

轆轤井

頂頭搭架井奇殊,汲水澆田倚轆轤;

雙桶隨繩輪替上,農家喜是省工夫。

<陳鼎盛>

方圓古井景觀殊,省力爭時掛轆轤;

起落高低憑借力,輕鬆汲水靠功夫。

<陳國彥>

【記者陳鼎盛報導】澎湖地勢平坦,自古苦於缺水。觀胡建偉之「澎湖紀略」一書:「澎湖一嶼,孤懸瀛海之中,四面汪洋,水盡鹹鹵,又無高山大麓溪澗川流以資挹注;澎之人其需井而飲也,較諸他郡為獨亟焉‧‧‧但亢旱則乾涸‧‧‧嗷嗷渴待,似甚於飢」可知。由是,除少許地區若:西溪、東衛、大城北,幸有小溪過往,可逕取水澆灌。而各地農業用水,多須鑿淺井汲水灌溉,或作洗滌,甚且飲用。如此說來,井之功能大矣哉!

「文學的澎湖」古井風情一章,今介紹「畚箕」、「轆轤」二井。

畚箕井

「畚箕井」,顧名思義,井之狀如畚箕也。或曰:「匏木戲井」、「梯井」、「缺嘴井」。其分佈或與小水系匯集、穿越有關,如城北、湖西、湖東、西溪、白坑、鼎灣,挖掘深度於五公尺內,砌有緩梯以供上下之「畚箕井」乃多。

汲水者,間挑扁擔,左右各置一桶,循梯下井。以井口不寬,須側身方可,於水平面時,舀水至滿,兩桶皆然,復迴身循梯而上,迴身之故,井底寬度,相較於井口為大。曩昔每一菜宅,皆有一口,據一九九六年郭金龍等統計:湖西鄉最多,有九十一口、馬公市郊六十一口、西嶼亦有四口,都一五六口(澎湖的傳統產業建築‧頁十六至十七)。而居諸迭更,或坍毀、或使用抽水馬達,後改圓井者多。

轆轤井

明‧文震亨「長物志」‧鑿井:「鑿井‧‧‧深見泉脉,上置轆轤引汲,不則蓋一小亭覆之。」由是觀之,井架轆轤,亦有年矣!

「轆轤井」於澎,先是,圓井井深,汲水者是以麻繩繫桶打水,一次一桶,費力費時。至日據時期,始有於菜宅圓井上架設「轆轤」,轆轤者,汲取井水之起重裝置也。麻繩兩端,綁上吊桶各一,一上一下,輪番汲水,省時省力,紛紛架設,一時之間,雨後春筍。迨至民國六十年以後,抽水馬達普及,轆轤之設式微,加諸逐古物熱為時尚,轆轤失竊,自難倖免。目前,全縣尚有五十餘座轆轤井,而果葉村約有四十座(湖西鄉旅遊簡介‧頁廿七)。

補記:

既已寫井,務求周詳,前言戽斗,且說梗概。曾經有過,即或消逝,有圖為証,留下記憶:

大城北之農田灌溉,出自菜宅旁邊小溪,以土高水低,戽斗拋水之法,別出心裁!農友先於菜宅中挖數條淺溝,溝寬卅公分、深可十公分,溝底鋪層乾草,兩人立於溪邊,聯手以沍斗頻將水「戽」溝中,水沿淺溝流入菜宅各隅。如今改以抽水馬達,一人可以灌溉(文化局 澎湖的傳統產業建築‧頁十七),欲觀此景,恐不得也!(澎瀛之美百題唱和詩詞曲聯文集 頁‧六九)



△(左)位於湖西鄉西溪村的畚箕井;(右上)轆轤井;(右下)位於菓葉村的轆轤井(陳鼎盛 攝)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