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自動輪播廣告(右)橫式1欄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2欄

提升海膽放流效益 縣府將持續追蹤調查成效

【本報訊】馬糞海膽為本縣海域中知名的水產生物,近年來因市場需求大增,造成海膽資源減少,為解決此一問題,縣府水產種苗繁殖場近2-3年來持續精進育苗技術並在本縣適當海域進行投放,期能透過產、官、學三方共同努力,提升本縣海域中海膽資源量,然海膽育苗技術及放流作業的建立,在眾多主要放流物種中仍屬於一個新興產業,為讓民眾對縣府進行海膽放流作業有更深入了解及建議,予以說明:

1.依本縣水產種苗繁殖場養殖經驗,馬糞海膽稚膽有晝伏夜出之習性明顯,且因放流需要進行挑選、運輸等作業,會造成海膽壓迫,躲藏狀況會更明顯。

2.本縣水產種苗繁殖場為提高放流之活存率,放流當日以海膽最愛的馬尾藻及石蓴作為緩衝物,避免海膽在狹小空間所造成更大的緊迫,放流時海膽會附著於馬尾藻及石蓴上在保護區內緩緩擴散。

3.馬糞海膽的生態習性,相關研究報告不多,據日本學者研究指出其移動距離每分鐘可達90公分,其移動速度算快的,加上放流後,以碎石子作為掩蔽躲藏,故不容易看到。

4.據縣府於107年委託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所進行「澎湖烏崁海域生物相調查及復育物種效益評估」計畫,依其研究結果指出,放流體型2-4公分馬糞海膽因初期體型小、且為躲避天敵身上皆背負海藻及珊瑚碎屑,放流後初期不易於水中發現,惟放流後約1-2個月後即可觀察到該海域有成長至5-6公分個體,且稚膽上皆有被覆海藻及珊瑚碎屑,烏崁栽培漁業區放流地點因佈滿珊瑚碎屑底質,可有效提供海膽躲避,亦為合適放流地點。

誠如上述海膽產業仍屬於新興產業,為能讓本縣海膽能生生不習及永續利用,本府仍將持續針對本縣海膽進行生態資源及放流效益、棲地重建等調查,並結合科學方法及各方專家學者建議,彙整出一套可行的作業模式。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