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峰偉指出,近來全球氣候變遷,糧食安全倍受重視,以及食品安全風暴下,民眾提高食安意識,農業成為21世紀最具前景的產業之一。
他說,發展農業必須先協助取得土地,澎湖廢耕地雖多,但許多地主擔心出租後,土地拿不回來。為免除地主顧慮,將配合農委會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由政府輔導的農會出面向地主承租農地,再轉租給有意願耕種的農民。政府擔任保證人,可提高地主出租意願,便利農民取得耕地。
賴峰偉表示,其次要克服氣候環境,澎湖東北季風強勁,容易對作物產生鹽害凍傷,因此必須推廣溫室設施。由於溫室設施是對抗氣候必要的投資,未來將適度提高設施補助,並簡化申請流程。
至於種苗來源及耕種技術,賴峰偉說,未來將密切與農業改良場澎湖分場合作,商請農改場提供農民優質種苗,提高生產效益。此外,將鼓勵農會成立農業產銷班,輔導青農種植技術,並提供農業新知。
他表示,目前農委會推動學校午餐全面採用「四章一Q」食材,即「CAS有機農產品標章」、「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認證標章」、「吉園圃標章」、「台灣農產生產溯源QR Code」。
賴峰偉認為,「四章一Q」是農產品未來的標準規範,澎湖的農業發展要有前瞻性,以無毒、有機農業為目標。未來將補助及輔導農民取得「四章一Q」,並推動澎湖國中小學優先採購在地「四章一Q」農產品。
另外,針對農產品加工,賴峰偉表示,農產品可透過加工提高價值,澎湖科技大學設有「食品科學系」,已成功開發仙人掌氣泡飲、益生菌、啤酒、益生菌、果醬等,未來可借重該校技術,協助農民開創更多元的產品。
他強調,澎湖絲瓜、洋香瓜、南瓜、嘉寶瓜、冰花、風茹茶、花生、高麗菜、蘆薈、火龍果等作物,風味獨特,極具地方特色,未來應加強推廣澎湖農產品認證,提高品牌知名度,並拓展通路,除以國內市場為目標,也應積極開發海外市場,增加農民收益。
賴峰偉指出,澎湖全縣約有5,681公頃耕地,廢耕地高達4,297公頃,占耕地面積76%。土地長年廢耕,銀合歡大量繁衍,不利土地利用。再者,澎湖青壯人口外流,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不僅阻礙農業發展,農村也因而失去活力,因此必須以政策吸引青年從農。
△賴峰偉拜訪南竂村長趙嘉協聽取農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