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吳羽穎醫師表示,早期辨識出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病患是很重要的,能夠在骨質容易過度流失的時候及時補給需要的原料,並且能夠早期使用藥物治療,以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統計來說,老人家患有髖部骨折有四分之一在手術後仍有長期臥床的情形,甚至有二十分之一的患者在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對於高齡族群而言,不論是髖部骨折、脊椎骨折或是腕部骨折都會導致生活品質下降、自我照護能力減少、活動度下降以及生活上的限制增加。
預防骨質疏鬆症以及非藥物治療、預防跌倒、減少骨質流失都是很重要的。目前的研究顯示攝取足量的鈣劑和維生素D可減少髖部骨折和非脊椎骨折,但過量也會有其他的風險。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NOF)和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 (IOF)建議,50 歲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攝取飲食鈣量1200毫克(包括鈣片補充劑量)和維生素D 800至1000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s, IU)。非藥物治療方面,運動、增強肌力以及平衡訓練也對骨量還有跌倒的預防有幫助,若是因其他疾病導致活動限制,則可視情況使用輔具,以避免跌倒的發生。
目前台灣骨質疏鬆醫學會建議以下族群應該要接受骨質密度的檢查:(1)65歲以上婦女(2)70歲以上男性(3)65以下婦女且具有危險因子(4)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5)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6)脆弱性骨折者 (指在低衝擊力下就發生骨折)(7) 罹患可能導致低骨量或骨流失之相關疾病者(8) 所服用藥物和低骨量或骨流失有相關者(9) 任何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者。(10) 接受治療中,用以監測(追蹤)治療效果者。(11) 有骨密度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者。(12) FRAX®骨折風險列為中度風險者。有以上危險因子的族群建議至門診與醫師討論接受骨質密度檢查的必要性,醫師會依據檢查結果給予個人化的骨質疏鬆治療。期許能夠達到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接受治療。
匡勝捷院長表示,吳醫師歷練過中山醫大學骨科主治醫師及臺大醫院骨科研究醫師,目前為該院骨科主治醫師。專長為一般骨科、運動傷害、創傷骨科、手外科、拇趾外翻、各種足踝問題、骨質疏鬆症、人工膝關節置換、人工髖關節置換及關節鏡手術,有其他相關的疑問,也歡迎至該院詢問骨科吳羽穎醫師,門診時間為每周一、周二及周三下午診。
△部澎骨科吳羽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