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推行澎湖學,以學術研討形式關注澎湖的各類文史內涵,逐步建構澎湖的地方知識系統並凝聚地方共識。今年特別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合作,以「行動的、參與的澎湖學」為概念,將關注場域回到人們生活的社區及廟宇空間,希望透過社區共筆的實踐,為澎湖學增益地方觀點與在地知識。
雖然澎湖多廟宇,但你曾好奇過一條新生路上,就有好多位神仙彼此為鄰嗎?文澳居民又是如何與神仙們成為親密近鄰的呢?文澳聚落內不同時期創建的四座廟宇─文澳祖師廟、文澳城隍廟、聖真寶殿及文石書院/孔廟,神與人的先來後到構成了聚落紋理,不同時期入住的居民帶入多重的地景風貌和各類的營生技藝,居於山海之間生活形塑了文澳的聚落形態。
文澳是一個可以感受「滄海桑田」的地方。今日文澳的行政文教區腳下曾是潮間帶。填海造陸逐漸取代潮間帶,馬公第三漁港起建,海岸線的推移,深刻地改變了依山傍海之人的生活。邀請您循著這條曾經的海岸線,探索坐山望海的神仙們所在的社區吧!
工作坊將會進行錄音錄影,作為博物館活動成果紀錄及宣傳使用,您報名時即同意授權使用肖像權。
活動全程免費,名額為15人,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7月24日,額滿為止,報名後將以e-mail回覆通知錄取。相關問題請洽聯絡人岳小姐(0987-393-927)或周小姐(06-926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