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中秋六月初,四方來補運,解前途,
城隍廟裡眾聲呼,虔供上,甜飯蛋紅鋪;
禮拜悃誠輸,闔家名敬稟,仗持扶,
命錢金紙火通爐,凶化吉,一歲晏何如!
<陳鼎盛>
命註人生從最初,卻能修善補,化窮途,
唯誠靈驗聖神呼,良辰日,敬意一心鋪;
供品案前輸,禮行辭念念,請攙扶,
燒金光耀滿金爐,同相信,轉運妙真如!
<陳國彥>
【記者 陳鼎盛報導】補運習俗,未審始於何時?人敬鬼神、崇尚信仰,補運在祈求神祇消災解厄也。
俗諺云:「初一、十五免翻簿。」簿,曆書也。初一、十五,補運吉日,個人之消災解厄,率于村莊公廟;而全家補運,或于人日、或于農曆六月六至七日、或于中秋,擴大辦理,因地區不同而日期有異。或于己之村里廟宇、或至馬公、文澳之城隍廟也。馬公城隍廟尤甚,廟裡人聲鼎沸、香煙瀰漫;廟外焚燒金紙,徹夜金爐通紅,補運習俗,大有可觀!
澎湖耆宿黃有興先生「澎湖的民間信仰」一書,記民眾於馬公城隍廟「補運」之俗綦詳。
曰:補運須具甜糯米飯一大碗,上置塗紅、未剝殼之雞蛋數個(視家中丁口多寡),帶殼龍眼、荔枝、花生亦可。香、金紙、補命錢若干,一併攜往。
至廟,甜糯米飯置諸神桌,周圍補命錢,後,稟家長、家屬名姓、生辰、住址,祈求城隍庇祐闔家平安、運途良好、吉祥如意。禮拜畢,燒金紙及補命錢,於神桌四角處,敲蛋破殼,剝殼意謂脫殼,脫去壞運,換上好運也。或云:撒於寺廟附近有人行走之路上,俾行人踩破蛋殼,曰「破運」也。返家前,須把些許香灰,抹于蛋,置于飯上,再行攜回。途中莫與人言,點頭即可。返家後,蛋與甜糯米飯分食家人,可逢凶化吉,保一歲平安。
補運之功若何?不得而知;補運習俗,世代承傳不替。依照正統習俗,須置雞蛋六個,乃取「六六大順」之意;雞蛋塗紅,象徵「走紅」,好運當頭之謂也。今日忙碌工商社會,惟紅圓、紅糖果抑或荔枝、紅蛋而已,一切簡化。要之,心誠為要也!(西瀛之美百題唱和詞文集 頁‧二三八)
附錄(摘自網路)
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到廟裡補財運,成為不少信眾的例行公事,以大台北地區為例,關渡宮、行天宮、松山慈祐宮、板橋慈惠宮、艋舺龍山寺等知名廟宇,都非常盛行補運習俗,信眾心誠則靈的祈福,無非就是希望下半年一切順利,財庫跟著一次旺到年底。
農曆六月初七是民間習俗中的開天門,又稱為天貺節,是除了天赦日以外的補運好日,在這一天玉皇上帝會打開天門,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玉皇上帝祈求赦免自己不小心犯的錯。
在古代天貺節是個好日子,適合梳洗、曬書,嫁出去的女兒也會選在這一天回娘家,這一天也被認為求神拜佛最為靈驗,所以先人們在這一天常會準備各類牲禮水果到廟中祭拜補運,許多宮廟也會在這一天舉辦法會替信眾消災補運。
△補運準備之物(舊照,陳英俊攝)